留学生组终选专家评委专访:讲好中国故事,“外援”的声音也很重要
在全国终选现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一位重量级评委——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对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
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这位擅长“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的前辈,同我们分享了他的独到看法与宝贵经验。
01
关于席卷世界的“汉语热”
身为对外汉语领域的权威人士,赵杨教授提供了一个局内人的视角,洞悉了这一全球性文化现象起源和趋势。
赵杨教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外国人学习汉语更多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为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建立,汉语在国际上进一步升温,我们可以感受到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越来越高!这一点在第二届“用英讲中国故事”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赵杨教授对各位选手的表现高度认可,觉得他们不仅中文表达能力过硬,而且还有很强的表述技巧,讲中文流畅自如、从容不迫。
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赵杨教授感到欣喜的是,参加“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各国青年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
02
学汉语要来中国吗?
面对这个疑问,赵杨教授发表了他的看法。
赵杨教授:
还是要来的!
虽然当今外语说得好的人,未必有过留洋经验。但无论科技如何先进、渠道如何便捷,只是亲耳所听还是赶不上亲眼所见。
只有来到中国,才能亲眼看见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让赵杨教授更清晰地意识到,受限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媒体传播的偏差,对中国文化的“不解”和“误解”仍广泛存在。消除这些“不解“和”误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来中国实地看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形成自己的认知,做出自己的判断。
不过,只看到一点或者一个方面,还不能全面了解中国,”中国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超乎想象,这是了解中国的基础。“
03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留学生的加入,使得中国故事增加了一个新视角,具有了新的内涵,一定能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这也是本届活动增加留学生组的意义所在。”
问:
在参加终选的留学生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选手?
答:
有好几位,整体来说水平都非常高。
比如说那位喀麦隆的选手,他对中国文化的这个理解非常具体、深刻。他经常把非洲和中国两方的文化——特别艺术这方面,经常做比较。实际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他的愿望是把中国的这个艺术和非洲的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艺术。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文明互鉴”。
还有来自古巴的同学,留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她说以前是学芭蕾的,但自从学了中国的民族舞之后,就为之深深吸引。
外国人学习中文之后,会对文化有一个反思,由此形成了第三种文化,学外语途中学到的对方文化,都具有第三种文化的性质。既非母语文化,也非目的文化,而是一种中间文化。她的好处,在于能够吸收两者的优点,然后独树一帜,而这种文化往往是非常有力量的。
那么,选手究竟以什么样的表现,得到了赵杨教授的高度认可呢?这个将在次条的“Top 6”选手集锦视频中得到揭晓!
指导单位: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教育报刊社
冠名合作方:中国银行、万事达卡
协办单位:21世纪报社、爱奇艺
分区承办单位:新航道全国分校、优加青少教育全国分校

热门文章
-
又红又专的新晋“洋网红”,有段别样精彩的中国故事
2022年02月15日 -
老潘的情人节来信:中国是我和妻子的“媒人”
2022年02月15日 -
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得唯美?冬奥开幕式的诗画给你答案
2022年02月09日 -
双语贺新岁│“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春晚上线,精彩先睹为快!
2022年01月29日 -
中国留学生手绘填色卡,把春节年味带进华盛顿的博物馆
2022年01月28日 -
我们遵守过的一些春节习俗,没准只是一个大乌龙
2022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