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研究院动态 什么才算求助的正确姿势?程门立雪的杨时颤巍巍地看了你一眼

什么才算求助的正确姿势?程门立雪的杨时颤巍巍地看了你一眼

2021-06-16 14:52 | 来源:中国故事网
关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再次来到活动推荐篇目的“抛砖引玉”时间。


这回的故事说道,有两位“寒冷抗性拉满”的主人公,一个叫杨时,一个叫游酢。哥俩站在门外的冰天雪地里半天,快冻成雪糕了,就是为了恭候尊师小憩醒来,指导他俩迷津。

故事大家都熟,叫《程门立雪》,出现在活动高中组的篇目里,讲的是尊师重道的那点事。不过,咱可以试试剑走偏锋,换个角度阐释一下这个故事,给评委老师一种“我了个去,还能这么理解”的新鲜感。

故事要从最近的一件纠纷讲起。

image.png

闹剧发生在北京的公交车上,一个本地大妈对外地姑娘恶言相向,还夹杂着什么“正黄旗”,什么“通天纹”之类难懂的话,让北京人脸上发烫:车内外充满了尴尬的空气。
事件的起因就一绿豆大小的事:姑娘没立刻让给她“梦寐以求”的座位。

说她“地域黑”也好,“病态优越感”也罢,大妈都当之无愧;更“难能可贵”的是,“热心”的大妈还用实际行动留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求于人的时候,应该展现出怎样的态度?


反正大妈肯定做得不对——人都进局子了。
image.png
谈到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你看,那个杵在暴风雪里的人形冰雕”兴许就会颤颤巍巍地找我们搭话:“这这这这事儿就问问问我,我我我熟啊~~~”



向人求助的应有“姿势”



这尊会说话的“冰雕”叫杨时,“程门立雪”讲的就是发生在他和同学游酢身上的事,两个人的表现算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求助

一年冬天,老哥俩因为学问的事“杠”上了,又赶上是同年出生、没个长幼,谁也不想服谁。于是,就需要老师程颐的高见来做裁断。接下来,便发生了那则被后世传颂的美谈:
It happened to be the deep winter, and everything was frozen. Lead-colored clouds covered the dark sky. As the pair made their way, a piercingly cold wind sprang up, and flakes of snow as large as swan's feathers began to fall. The wind cut their faces like a knife, and the snowflakes kept getting inside their collars. 
那正是冬天里最冷的时候,天寒地冻,铅色的乌云密布着。他们走到半路,刺骨的寒风刮来,天空飘起鹅毛大雪。风像刀子一样刮着他们的脸,雪花肆无忌惮地钻进他们的衣领。

But they concentrated on their problem, wrapped their cloaks tightly around them, and hurried onward. When they reached Cheng Yi's house they found him sitting by a stove meditating. Yang Shi and his classmate did not dare to disturb their teacher, but stood respectfully outside the door waiting for him to wake up. 
但他们想着心中的问题,只裹紧衣服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正赶上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基础级
程门立雪
看到被冻得梆硬的两人,程颐自然是又内疚、又欣慰。门下有这种虚心求教的好学生,试问哪个老师心里不喜欢、不肯倾囊相授呢?

再往前倒800多个春秋。东汉末年,一位和大妈同样流着“贵族血”的地方军阀,竟为了聘请一个素未谋面的农村小伙,而三次亲自家访,哪怕前两次还吃了闭门羹,可谓诚意满满。
Moved by Liu Bei's visits, he agreed to come out of seclusion and serve him, starting by laying down his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geopolitical divisions of the three kingdoms, known in history as the Longzhong Plan.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终于答应出山相助,并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忠诚智者诸葛亮
后来的故事不用细说了:这种不计身份地位悬殊的真诚盛邀,令诸葛亮受用一生,他在刘备集团心甘情愿地拼命奔忙了近30年,挖空了心思,算尽了机关,最终活活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无论求人办的事或大或小,做的准备或简或繁,这一切的核心,或许都莫过于让对方get到诚意和谢意,觉得做出牺牲来成我们之美,是值得的。

可有的人偏搞不明白这点,专吃强扭的瓜。典型的就是那位“北京正黄旗”大妈,以及一干在公交车上勒令年轻人让座的大龄人群

既然在医院撒泼耍赖的可以叫“医闹”,下文里,我们就把它们统称为“座闹”吧。



托人办事,“绑架”行不得



“座闹”爱整的一个活儿,英文叫“moral kidnapping”,就是我们熟悉的“道德绑架”老外要是问起这词,咱们可以引用《论自由》(On Liberty里的一句话跟TA解释:

Moral coercion, also known as "moral kidnapping", means the way of compulsion and control, whether the means used be physical force in the form of legal penalties, or the moral coercion of public opinion.
道德胁迫,又名“道德绑架”,指社会对人的胁迫和控制,无论是通过法律制裁的武力,还是通过公众舆论进行道德上的胁迫,均属此类。
他们的逻辑通常是这个画风:我岁数大,哪怕这不是老幼病残孕专席,你年轻人也得尊老,把座让给我。

他们眼中,仿佛每个坐在车上的年轻人都带着“原罪”,唯有让座方得救赎。

的确,尊老确实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人家孟子都说过:
【英语】Expend the respect of the aged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文言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白话文】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孟子》



然而“座闹”们搞混——抑或说故意搞混了一对概念:情分(mercy)本分(duty)

只有当这个“老”指的是自家父母,此时“尊老”的行为才是本分,因为中国的宪法规定子女要赡养老人;如若不然,“尊老”则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情分,说好听点叫“美德”,向来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换言之,非亲非故的,我们尊敬你说明我品德好;但你,无权强制我们这么做。

而道德绑架绝非“大龄座闹”们的专利,只要脸皮拉得下来,是个人都能把求助这件原本你情我愿的事儿弄恶心了。

就拿杨时和游酢来说,他俩完全可以裹着风雪破门而入,打着“求知”的旗号,把坐在炉旁的程老师揪起来,让他速速缴出知识

什么?敢说不?得预约?还提什么“”私人时间?

来来来,程老师,让您亲爱的杨时兄弟——我,给您讲讲道理!

(以下为脑补的杨时独白)
“孔子怎么说的来着?”
【英文】"I have never refused instruction to anyone, even to one who could only offer a bundle of dried meat in payment.
【文言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白话文】“只要主动给我十条干肉这样的见面礼,我从来没有不愿意教诲的。”
——《论语》(中英双语·诵读版)
“人家孔圣人都没那么大谱,十条肉干就给人上课了。我好歹是个知县,学费不比十条干肉少吧!您不教是嫌弃我穷么?”

“前朝的韩退之又怎么说来着?”
【英文】Teacher,one who could propagate the doctrine,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resolve doubts.
【文言文】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白话文】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师说》 韩愈

“身为我们的师长,传道是您的义务,解惑是您的本分;我们这么勤奋好学,您要不教我们就是您失职!我们学不好就是大宋的损失!”

“更何况,看看外面这冷,都能把企鹅冻死;路上,我差点成左伯桃,游酢险些成羊角哀!这典故您不会没听过吧?”
When Yang Jiao’ai returned with a rock, he saw that Zuo Botao had divested himself of all his clothes, and was almost frozen to death. His mouth and lips were purple, his face deathly pale. 
等羊角哀寻来石头,只见左伯桃已经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脱下,冻得只剩一口气。他的嘴唇发紫,脸色苍白。

With his last breath, Zuo Botao managed to stammer, "Yang Jiao'ai, take both our clothes, and keep walking. Take all the rice buns with you as well, and get to Chu as quickly as you can. When you get there, you must strive to fulfill the ambition of both of us!" With that, he passed away. 
他用断断续续的声音说:“羊角哀,你快把我们两人的衣服穿走,把干粮带走,速去投奔楚王!往后定要勤勉努力,完成我们共同的志愿!”说罢,就离开了人世 ……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基础级)
羊角哀与左伯桃

“您的学生,我俩——不惧严寒,是为‘勇’;相扶不弃,是为“义”;舍生求学,是为‘智’!比羊左还秀,您偷着乐吧!还好意思不教吗?”
(脑补结束)

如此这般,受到胁迫的被求助者或许会因此“就范”,不得已做出一些牺牲。

但事实证明,胁迫者尽管可能一时得手,但往往会由此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座闹”们虽然从年轻人那里强取到了座位,但之后的日子就不太舒服了。毕竟,在网络发达的当今,这破事儿有很大几率会被曝光,届时,他们的“社会性死亡”会比“生理性死亡”早到很久。

看来,托别人办事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诚心来说话,才是正道。



诚挚也要讲分寸



不过,还有句话也说得好:
【英文】Going too far and not going far enough are equally bad.
【文言文】过犹不及。
【白话文】过分相当于赶不上,都不好。
——《论语》(中英双语·诵读版)


如果在拜托人办事的时候,过于诚恳,出现“表达过度”的情况,同样会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耽误了大事。

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老戏骨”斯明诚先生(David Symington)调侃过“英式求助”,以这个夸张的形式,来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的坏处。


当然,我们看问题也不能脱离时代。像杨时那样“程门立雪式”的求助方法固然是一个“诚意之举”,但若用在讲究平等的当今社会,则会显得有些夸张,被求助者或许会产生莫大的心理压力:

人家都求成这样了,我再不答应,那不得“折寿”了么?!
这样一来,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反而不好了。

一个人的智能和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所以求助和助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对于双方而言,做到不卑不亢、以诚相待,才是人与人之间维护良性互利关系的保障。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学生,用英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素质教育活动。


活动旨在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通过英语演讲、中华才艺展示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弘扬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各地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
指导单位: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教育报刊社
冠名合作方:
中国银行、万事达卡
协办单位:
21世纪报社、爱奇艺
分区承办单位:
新航道全国分校、优加青少英语全国分校


image.png

为帮助在海外的来华留学生顺利实现报名,

组委会特别开通了海外报名通道
关注“CHN Stories”微信公众号,回复“abroad”,即可获得报名链接


热门文章

相关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