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文章 文章详情

中国最萌和平大使—— “为国卖萌,义不容辞”

上个月,刚刚回国的旅美大熊猫贝贝上演了归国首秀。

微信图片_20191223163446.gif

2015年,大熊猫贝贝出生在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按与我国达成的协议规定,所有在动物园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必须在4岁时回到中国。

Bei Bei was born at 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in U.S. in 2015, and an agreement with China stipulates that all cubs born at the zoo must move to China at age 4. After Bei Bei's departure, his father Tian Tian and his mother Mei Xiang are the only giant pandas left in 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网友们却开始讨论,这一定是只英语8级的大熊猫~

微信图片_20191223140957.jpg


但大家最操心的还是,海归大熊猫贝贝听不懂中文(四川话) 可咋办?


要知道,2016年同样出生于美国的“美轮”和“美奂”回国后,面对中文指令就毫无反应,一定要说“Come here”才会慢悠悠地走来。

微信图片_20191223141414.jpg


而饲养员表示,接下来会用英语和四川话两种语言交流,让它逐渐适应母语。


看来要和大熊猫相处,还得会双语教学哇!


曾经有人夸张地说,中国有一股东方神秘力量,足以征服全人类!

微信图片_20191202175251.jpg


这个说法形容大熊猫一点儿也不为过。除了颜值和气质,中国人对于大熊猫的特殊情感还在于我们持续多年的「熊猫外交」。

微信图片_20191213110525.gif


大熊猫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191213110632.gif


而在外国人心目中,熊猫也渐渐成了中国的象征,几乎没有歪果仁能抵挡它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191213110657.gif


01 老外对大熊猫有多疯狂?


荷兰人为了租养一只大熊猫,总共折腾了15年。国家首相都换了三届,他们对熊猫的执着有增无减。


2015年荷兰国王访华的时候,我国终于同意送两只小宝贝:武雯和星雅。多年夙愿终于实现了,荷兰人一激动就给熊猫建了座宫殿。

微信图片_20191213113902.jpg


这座斥巨资700万欧元打造的超豪华熊猫公馆,占地9000多平米,整个园区全部按照中国传统宫殿设计,所有建筑都由中国人建造,材料除了沙子之外,也都是中国进口。

微信图片_20191213113907.jpg


2012年中国租借给法国的大熊猫欢欢和圆仔,搭乘飞机抵达巴黎,一到当地就享受到国宾级待遇。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特意打造了一个2.5公顷的新居,园内还设有中式宝塔和大理石雕刻的石狮子,还配备了专用的冷库和厨房。

微信图片_20191213113504.jpg


如果要评选全世界最疯狂热爱大熊猫的国家,比利时绝对拥有一席之地。为了争夺“星徽”与“好好”2只大熊猫的居住权,比利时南北两地区的两座动物园差点打起来。


比利时南边讲法语,北边讲荷兰语,南北差异分歧一向很大,但南北比利时人民对熊猫的热爱是一致的,所以当大熊猫安排在南部蒙斯市附近的Pairi Daiza动物园(天堂动物园)时,北部人民直接炸了。



微信截图_20191223165800.png

△“好好”和“星徽”最终定居比利时南部Pairi Daiza天堂动物园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BBC、英国卫报等媒体不仅全程报道,还写出了挑事儿的标题:「China's panda gift aggravates Belgian tensions - 中国的熊猫礼物加速比利时局势紧张」,一副比利时明天就要分裂的样子。

微信截图_20191223165041.png


更夸张的是,为缓解两只大熊猫的思乡之苦,中秋节,比利时人还给熊猫唱起了水调歌头……

微信图片_20191213113928.jpg


唉~ 明明是个猛兽,却靠卖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微信图片_20191213113202.jpg


02「熊猫外交史」


据考证,中国「熊猫外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早在公元685年,临朝称制的太后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白熊毛皮,此处的「白熊」就是大熊猫。(毛皮这件事情绝!对!不!可!取!)


中国现代历史上首次“熊猫外交”开始于1941年,宋美龄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以谢其救济中国难民。


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政府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予与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和中国希望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自1957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将23只大熊猫赠送给前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前联邦德国等9个国家。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736.jpg0


△早期的“熊猫外交”地图


1957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礼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深厚感情。但是,由于莫斯科的气候与四川差异较大,饲养员缺乏经验,“平平”只活了三年多就去世了。随后的1959年,大熊猫“安安”作为“平平”的配偶,被赠送给苏联。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302.jpg

△1966年,莫斯科动物园,大批游客观赏大熊猫


1958年10月16日,伦敦动物园,三名工作人员对初来乍到的“姬姬”进行第一次身体检查。熊猫“姬姬”是由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用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与北京动物园换得。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306.jpg

△被换走的特使“姬姬”闻名全球


它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上那只大熊猫的原型,这个标识在全世界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微信图片_20191213113455.jpg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


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熊猫突然在西方走红。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应周恩来总理邀请首次访华。尼克松访华又被称为“改变世界一周”的破冰之旅。而作为中国“国礼”回赠给美国的那对大熊猫,也成为公众对这件重大的外交事件记忆的一部分。


据说,在答谢晚宴上,周恩来总理指着摆放在餐桌上的“熊猫”牌香烟对总统夫人说:“我们要送给你们两样东西。”她以为要送香烟,连连拒绝。周总理含笑解释:“不是烟,我说的是大熊猫。我们要送给你们两只大熊猫。” 尼克松夫人一听,惊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哪!你听到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742.gif


当年4月26日,来自四川省宝兴县的“玲玲”和“兴兴”乘专机从北京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名美国观众冒雨迎接。开馆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熊猫热”迅速席卷美国,1972年也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746.jpg

△传说中的“玲玲”和“兴兴”


“熊猫热”席卷美国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期盼大熊猫的到来。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兰兰”和“康康”两只大熊猫被赠予日本。熊猫专机进入日本领空后,还有一个战斗机编队进行护航。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322.jpg


1973年,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法国获赠一对大熊猫“燕燕”和“黎黎”。1974年,中国赠送联邦德国大熊猫“天天”和“宝宝”,之后又送给英国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329.jpg

△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03 Panda才是最牛外交家


而在1982年以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向外国赠送大熊猫,改为短期租借巡展和长期合作研究。(目前全球也已有12个国家的17个动物园与中国建立了大熊猫长期合作研究关系。)


1984年,中国政府启动了著名的“熊猫租借”方案,一般以十年为期向国外租借大熊猫,而承租的动物园需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租借费,如熊猫在租借期间生下幼崽则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幼崽2年后必须归还中国。


除了租金,大熊猫还经常能换回贸易协定、科技资源什么的,比如2011年,苏格兰为了租借熊猫和中国签署了贸易协议,其中包括三文鱼、可替代能源技术、汽车,总价值高达26亿英镑(人民币约267.7亿元)。


1994年,大熊猫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国。这样的合作方式,人力、物力更加充足,利于对大熊猫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


2001年,大熊猫“奔奔”和“文文”作为文化使者赴莫斯科,为中国申奥2008“助威”。而富有政治意味的赠送仅限于国内,例如香港、台湾。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345.jpg


中国的“熊猫外交”至今已60余年,可以说是一项相当成功的外交政策,不仅有助于取得外交利益,也侧面推动了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微信图片_20191213112731.gif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的独有物种。“滚滚们”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也逐渐变成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就这样,滚滚们用“卖萌的方式”为中国外交事业做着贡献。

微信图片_20191213110551.gif


大熊猫的可爱是一种跨越种族和语言的力量,维护着世界和平,让生活变得温柔。

微信图片_20191213111555.jpg


如今,大熊猫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经典的中国文化元素,就像李小龙与中国功夫,而大熊猫被全世界人民所喜欢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逐渐走出去的一个契机。


今天,中国正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


用国际语言传播中华文化,向更多外国人讲述地道中国故事,你需要一本经典又实用的中英双语中国文化故事读本。


来了!来了!它来了!


它就是《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丛书。

135416_500x500.png


“熊猫外交”是一项特别的维护和平的外交政策,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维护和平不仅要懂得方法,更要了解那些祖先留给我们的和平之道。


关于和平之道,千古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会给现代人很多启示。


孙子兵法(中英双语·诵读版)

微信图片_20191015163138.jpg


这部中英双语诵读“跨界”作品,既适合海外读者通过《孙子兵法》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更适合国内青少读者,借由自己熟知的文化,来学习英语表达,学会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感受双语诵读经典之美,中国人必读经典“万世之书”《论语》不可错过


国内首本中英双语论语音频书

微信图片_20190920142459.jpg


《论语》(中英双语·诵读版)不仅可以满足您学习经典感悟先哲智慧的需求,我们还邀请高考英语听力和中文播音员录制双语音频,扫描书后二维码就可以进行听读练习,让您充分感受双语诵读之美。

中国故事小编    2019/12/24
公众号
中国故事公众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