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研究院动态 她以笔为剑,挑开了国殇的“封印”,把南京惨剧讲给世界

她以笔为剑,挑开了国殇的“封印”,把南京惨剧讲给世界

2021-12-15 11:39 | 来源:中国故事网

12月13日上午10点,防空警报响彻南京。1937年的今天,这座6朝古都经历了骇人听闻的浩劫。


然而,这个中国乃至华人圈广为人知的灾难,却在西方世界——甚至同样受到二战洗礼的其他“五常”成员国鲜有人问津。国际社会对南京屠杀的认知度,远低于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


直到一本名为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的英文书籍于1997年正式出版,才填补这段历史英文记录的空白,让这个沉默了近60年的中国故事,重回国际的视线中。


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姑娘张纯如。7年之后,她不堪残酷史实和日本右翼骚扰的双重折磨,最终饮弹自尽,时年36岁。


这段历史当被铭记,而这位勇于直面血淋淋现实的女战士,更不能被遗忘。


以笔为剑,划破历史封印

张纯如,这个名字来自《论语》当中孔子说的一句话。

【英文】The music of the ancients, as far as we can know about it, started with an ensemble, then developed into pure and melodies, and finally became consistent tones

【文言文】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白话文】音乐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时,热烈振奋;接着旋律和谐,纯净清晰,络绎不绝;最后,完成。

“纯如”即“旋律的纯正、和谐”。这个古雅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书卷气息浓厚的家庭。张纯如的父母均为理工科的高材生,其祖父张铁军曾任《中华日报》总主笔。受这一家风的影响,张纯如从小就热爱写作,喜欢用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诉说自己的故事。


而张老先生在从事文职工作之前,还有过一段戎马岁月:他曾作为国军将领参与抗战,见证了古都南京所经历过的血色劫难。从张铁军开始,关于南京的故事就在张家流传了下来。张纯如从家人那里知道了1937年南京曾发生过什么,滚滚的长江水为何被染成了红色......


张纯如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写作硕士学位,并成为了《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的自由撰稿人。作为一个有良知和民族情怀的新闻人,张纯如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决定用文字把这段尘封近30年的南京故事讲述给世界。


1994年12月,张纯如参加了加州库比蒂诺举行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会议。在那里,她脑海中那些关于南京惨状的只言片语,通过一幅幅日军残害南京百姓的照片,得到了具象化的展现,一切都那么直观且残酷。


丧生于纳粹德国魔爪下的600万犹太受害者,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与追思;而这30万惨死在侵华日军铁蹄下冤魂,为何却鲜为人知?张纯如感到即绝望,又愤怒。

图片

I was suddenly in a panic that this terrifying disrespect for death and dying, this reversion in human social evolution, would be reduced to a footnote of history, treated like a harmless glitch in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might or might not again cause a problem, unless someone forced the world to remember it.

这种对待死亡及其过程的残忍和蔑视,这种人类社会的巨大倒退,将会被贬抑为没有价值的历史插曲,或者电脑程序中无足轻重的小差错,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再次引起任何问题。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否则悲剧随时可能重演。心念至此,我突然陷入巨大的恐慌。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前言



60年前,爱国将领张铁军用步枪抵御敌寇,力救国家于倾覆。


60年后,将门虎女的张纯如则以笔为剑,挑破历史的封印;以书作檄,为死难的同胞申诉,为中国的沉冤发声。


发愤著书,还历史以真相

二战期间,德裔犹太少女安妮留下的日记,为世界了解纳粹德国的暴行提供了真实而有力的佐证;那么,想让西方国了解南京的惨剧,详实的史料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为此,张纯如查阅了海量的证据及文献,内容涵盖私人日记、书信、政策文件,涉及中、日、英、德等多种语言,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拉贝日记》。


调查取证期间,张纯如成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常客;随后,又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六周的深入调查,拜访幸存者及其家属;同时,她还致信日本二战老兵,严谨、全面地查证每一个历史细节。



几经繁忙的奔波、查证、整理,1997年12月——正值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正式出版,张纯如用英文,把这个满载中华民族苦难和血泪的故事讲述给了世界。


书籍一经出版便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轰动,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图书。


随着书籍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与日俱增,张纯如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她既是书籍的作者,也是那段历史的发言人和公证人。面对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她会不惜亲自和对方“对线”。





图片

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大屠杀》是“非常错误的描写”。张纯如后来与这个齐藤大使一同接受“吉姆·里电视访谈时,他居然含糊地宣称日本政府“多次为日军成员犯下的残酷暴行道歉”,受到了张纯如当场驳斥,并指出日方学校教科书中从来就是掩盖、歪曲和淡化。


另外,张纯如这位南京大屠杀的发声者,最终也不幸成为了那场灾难的受害者。


不惜身命,为同胞而呐喊

为国难发声的这一壮举,即考验着张纯如的勇气,也蚕食着张纯如的精神。

在撰写图书的过程中为了最 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张纯坚持不避讳任何残酷却真实的描写,这位不到29岁的姑娘,亲笔叙述出了“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众多血淋淋的画面,许多地方还佐以图片说明。

史料其中展现的人性之恶,时常会气得张纯如浑身颤抖,随之而来的还有失眠与噩梦。


不过,这本书带给她的“副作用”不止如此。


由于该书的发行侵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张纯如不断承受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经常被电话威胁,并收到过装有子弹的信封。她因此不得不频繁变更电话号码,更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即便如此,张纯如仍旧心系华人同胞。她母亲劝她不要再写了,她却对母亲说:“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声。”


继《南京大屠杀》出版6年后,张纯如又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在美国华人:一部叙述史》),讲述了美国华人150年的移民史,并将早期华人所受的歧视公之于众。


这本新书出版1年之后,张纯如还是崩溃了。


发愤著书,还历史以真相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把车开到一段公路旁,在车内开枪自杀,一位坚强而伟大的发声者,就此哑然。


张纯如留给深深牵挂的亲人和朋友这样一封遗言

When you believe you have a future, you think in terms of generations and years. When you do not, you live not just by the day—but by the minute. It is far better that you remember me as I was—in my heyday as a best-selling author—than the wild-eyed wreck who returned from Louisville.... 

当你相信自己有未来时,你会以代和年来做思考。当你不不相信时,你只是按天乃至按秒过活。希望你能记住我作为畅销书作家如日中天的样子,而非从路易斯维尔回来的那具行尸走肉.....


Each breath is becoming difficult for me to take—the anxiety can be compared to drowning in an open sea. I know that my actions will transfer some of this pain to others, indeed those who love me the most. Please forgive me.

每一次呼吸对我来说都是那么艰难——就像溺死在海里一样。我知道我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尤其是那些深爱我的人们。请原谅我。

尽管张纯如英年早逝,但她作为一个用英语讲述国殇的丰碑,受到人们的尊敬与怀念,她的铜像屹立在今天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诉说着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也展现着她的勇敢与从容。


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当如是,有良知的人也当如是!

愿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同胞和张纯如女士安息,也愿这段历史能够被全人类所铭记。


热门文章

相关书籍推荐